首页  新疆大学主站  学院简介  学院新闻  教学科研  交流合作  招生信息  HSK考试  学生活动  学习资料  下载区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了解智能汉语语音教学技术
2021-05-24 11:51  

5月20日晚7点,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承办的“中亚本土汉语教师培训”项目的第三阶段——专家讲座迎来了第四场讲座,题为“智能汉语语音教学技术研究”。北京语言大学汉语研究中心研究员、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全国人机语音通讯会议指导委员会候选主任张劲松应邀开展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王玮博士主持,中亚本土汉语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师、北语部分研究生以及本院教师、本科及研究生共计百余人参会。

 

讲座中,张劲松教授首先指出,北语智能语音习得技术(SAIT)实验室致力于用智能语音教学技术(CAPT)解决学习者发音难题,尤其是“洋腔洋调”问题。区别于传统课堂语音教学,智能语音教学遵从SAIT- CAPT研究基本技术路线,采取人—机模式,以计算机检测发音偏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资源分享式缺陷,是教学技术的新出路。紧接着,张劲松教授从实验语音角度讨论了“洋腔洋调”的客观原因,并描绘出“感知环节、构音环节、交流环节”的多层次CAPT路线蓝图。

 

之后,张劲松教授围绕SAIT的智能语音教学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在语料库建设工作方面,张劲松教授摆出了实验依据:汉语中介语语音语料库收集了894个二语者的录音数据,他们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收录了1520个单音节、284个双音节词语、103句音韵丰富短句和一篇短文的文本。在多层次CAPT路线方面,张劲松教授深入到关于偏误趋势、偏误模式以及纠音模式的讨论,比如发音偏误主要集中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元音的音质两大方面;从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出,声母中舌尖前音c和舌尖后音ch出现的偏误最高,而元音的偏误尤为严重。对此,张劲松教授悉心提醒道:“不同国家的学习者母语背景存在差异。正音标注工作得出的结论不能当成全球汉语学习者发音的普遍性偏误类型,但也能反映出相对应个别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发音问题。”同时,张劲松教授向师生展示相关实验过程,辅之以动态语音偏误图,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针对纠音问题这一环节,张劲松教授展示了可视化正音反馈技术成果:汉语普通话声韵调动态舌位二维动态图库和发音口腔三维动画-头部,还有与之配套的SAIT中文发音教学APP。张劲松教授还展示了纠音过程。立体的体验感、实用的功能、有趣的纠音实验马上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同时也让师生们看到了未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深刻转型的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师生转变教学思维、拓宽学习领域、强化自身技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最后,在提问解疑环节,张劲松教授就建立实验语音语料库的建设、三维正音反馈技术还有CAPT软件的方言应用等问题一一作详细解答,互动氛围活跃。讲座结束后,师生们纷纷对张劲松教授表示真挚的感谢。通过张劲松教授的学术讲解,师生们对我国智能语音教学的前沿工作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对汉语中介语语音语料库建设、开发中文智能语音教学APP等前沿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这为今后我院师生拓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思路、科研思路积累了又一宝贵经验。

 

关闭窗口

学院新闻

 

图文速递

更多>>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版权所有 2008-2012 地址:中国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666号
电话:0991-8586039 电邮: xjdxgjxy@xju.edu.cn

 管理员:王云力   电话:0991-8586039